青年劇場教育課程
進念‧二十面體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
《創意操場 -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青年劇場教育課程》是一項特別為16至25歲本地青年而設計的實驗劇場基本功課程,以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的創作理念為藍本,培訓本地藝術人才為目標。經過面試及甄選的創意操場青年學員將參與「創意講座」,及一系列涵蓋身體、聲音、空間、科技、符號、結構的「創意基本功課程」,並會通過「創意教育論壇」及「南京學習團」 - 亞洲傳統表演藝術創新交流計畫《朱鹮藝術周》,與劇場、藝術、創意產業、教育等不同界別專業人員、藝術家、學者跨界對話,及向亞洲當代與傳統表演藝術大師學習,從認識自己,認識劇場,認識文化交流對話開始,學習劇場演出創作。
六月至九月
十二月
十月
十一月
創意講座
創意教育論壇
創作及排練
一桌二椅
演出
南京學習團
招募
團隊
創意講座 -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
主講:榮念曾及嘉賓
空間
劇場空間公共空間顛覆傳統重構傳統
建築師藝術家共同發展未來公共空間
認識什麼是劇場,認識劇場的歷史。劇場是公共空間,劇場導演和劇場建築師有共同的責任。跨文化跨領域學習及合作都是為了發展更多新的空間,以便探討並創造有包容有世界視野的公共空間。跨越也是創意評議及自我批評的策略。
X
科技
科技和藝術相互啟發未來發展
借助應用新科技開拓辯證創作
劇場創作與科技的關係:科技可以是「學問」的工具。就如文字也可以是「學問」的工具。劇場可以是「學問」的工具。創作也可以是「學問」的工具。如果科技的發展和劇場的發展同歩,我們對空間、聲音、對結構、實驗、對歷史、認識、對創作有更多的啓發。
符號
文字語言空間時間的框框都是符號
社會政治歷史記憶的框框也是符號
什麼是符號?比較並探討符號的來龍去脈及邊緣,看到各式各樣的框框,然後發現「禁忌」,「挑戰」,也可能發現「未來」。歷史遺留給我們最佳文化遺產是符號,期待我們能創意地閱讀它們,並賦與它們新的演繹,再去論述評議,或顛覆,或發展成更前瞻及更有啟發性新的符號。就如文字的發展,溝通的發展,劇場的發展,藝術的發展、文化的發展。
X
結構
文章文字都是載體劇場舞台都是載體
載體也是內容載體內容互動也是內容
結構是載體。我們在結構的框架裡安放內容,然後發現結構也是內容。我們在載體的世界裡接觸概念,然後發現載體也是概念。我們在充滿制度的世界裡接觸收信息,然後發現制度本身,也是信息。
身體
我們由身體語言探討舞台語言
我們由集體創作開展劇場創作
我們認識自己,由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認識自己身體的語言,然後認識我們身體的文化,認識語言文化,論述的文化,組織的文化,本土的文化。然後再認識創作,個人創作,集體創作。一切由身體開始。
X
聲音
分析自己聲音確立自己身分認同
聆聽他人聲音啓發我們包容視野
學習發聲由學習聆聽開始。我們的身體可以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音,呼吸、鼓掌、腳掌著地的聲音……由呼吸開始,學習用心虛心聆聽彼此聲音,培養溝通的修養,學習交流,學習合作。聆聽、發聲和溝通不止是創作、合作團隊之間的挑戰,也是演員和觀眾之間的挑戰,個人與集體之間,自己和未來自己之間溝通的挑戰。一切由用心聆聽開始。
創意講座內容
10月12日第三及第四講
10月13日 第五及第六講
10月11日 第一及第二講
日期:10月11-13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免費項目,歡迎公眾參與
南京學習團 - 亞洲傳統表演藝術創新交流計畫《朱鹮藝術周》
創意操場青年學員將會參與「南京學習團」,參觀《朱鹮藝術周》演出及參與亞洲表演藝術大師示範講座、工作坊。
日期:10月31 - 11月13日
地點:南京
費用:學員獲得旅費全額資助
參加資格:
朱鹮計畫
跨地域、跨文化、跨界別的亞洲傳統表演藝術創新交流計畫《朱鹮藝術周》於11月在南京舉行,展現了榮念曾實驗劇場「跨越」合作、創作、交流的視野和空間。
「朱鹮計畫」由榮念曾擔任藝術總監與總策劃,來自東京、曼谷、印度海德拉巴、印尼登巴薩、日惹、北京、南京、臺北、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跨地域、跨文化、跨界別的傳統與當代藝術工作者參與共同發展;當中包括能劇、崑劇、古典泰國舞蹈、古典巴里舞蹈、古典印度舞蹈、當代劇場、當代舞蹈、默劇、雜技等不同領域的傳統與當代藝術家,通過亞洲傳統表演藝術創新交流計畫《朱鹮藝術周》的跨越合作、創作,拓展亞洲地區傳統文化辯證的發展和藝術交流。
「《朱鹮藝術周2016 》南京學習團 」由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贊助
更多資料
創意操場青年學員將在課堂上修練由資深藝術家編寫的「創意基本功課程」— 三個劇場「跨越」創作主題
身體與聲音
文字與圖像
空間與科技
身體是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了解自己身體非常重要,從認識自己身體開始,慢慢發現身體語言怎樣發展出來,怎樣構成表演。從身體運動、呼吸、發聲,實驗轉化到身體表演的過程,以致探索如何透過互動及協調,從個體尋找群體。
課程內容:
課程導師:Park Hobin (首爾)、黃大徽、許敖山
這並不是寫作或繪畫課程,而是如何解讀及演繹所有在劇場創作過程中產生的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什麼是符號?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有什麼關係?探索、認識及實驗文字符號與圖像符號的屬性,符號屬性 的改變,如何影響符號的意義。
課程內容:
課程導師:于逸堯、黎達達榮
什麼是劇場?為什麼會有劇場?劇場空間是怎樣構成?科技的轉變如何影響劇場空間,如何影響劇場創作。什麼是多媒體?多媒體與科技的關係,與空間的關係,如何突破、塑造時空,重構劇場空間,讓劇場創作有更多的可能性。
課程內容:
課程導師:鮑藹倫、Dorotea Etzler (柏林)
日期:11月14 - 30日
時間:19:00-22:00 (星期一至五)
14:00-18:00 及 19:00-22:00 (星期六、日)
合共時數 67 小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費用:免費
參加資格:
「一桌二椅」獨腳演出創作及排練
由榮念曾聯同專業導師帶領,引導18位學員學以致用,在一連串創作工作坊中重新認識身體語言和表演程式、肢體與舞台,結合所學及經驗,以「一桌二椅」作為起點,每位學員創作一個5分鐘個人作品。
「一桌二椅」是中國傳統戲曲基本的舞台裝置,榮念曾自1997年起將「一桌二椅」發展為創意對話、當代舞台實驗及跨文化交流平台。一百多位世界各地藝術家、創意人士曾參與「一桌二椅」創作,包括著名導演張平、王景生、賴聲川、林兆華、李六乙、楊德昌、蔡明亮、關錦鵬等。
藝術總監:榮念曾
創意指導(形體):黃靜婷
創意指導(聲音):許敖山
創作及排練
日期:12月1-8日
時間: 19:00-22:00 (星期一至五)
14:00-18:00 及 19:00-22:00 (星期六、日)
合共時數 17 小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費用:免費
參加資格:
- 只供創意操場青年學員參加
- 學員必須參與「創意講座 -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
- 學員必須完成「南京學習團」
- 學員必須完成「創意基本功課程」
《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六震六盪》「一桌二椅」獨腳演出
十八個青年、十八個創作、十八個「一桌二椅」獨腳戲,究竟他們修練《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後,得到怎樣的「六震六盪」啟發?
「一桌二椅」是中國傳統戲曲基本的舞台裝置,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自1997年起將「一桌二椅」發展為創意對話、當代舞台實驗及跨文化交流平台,已有一百多位世界各地藝術家、創意人士曾參與創作,包括張平、王景生、賴聲川、林兆華、李六乙、楊德昌、蔡明亮、關錦鵬等。
藝術總監、導演:榮念曾
創作演出:創意操場青年學員
日期/時間:
12月9,10,11日15:00
12月10日20: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演出長約9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看不見的城市 IV 中心文化》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開放的舞台,都是我們未來的劇場,都是香港。在看不見的城市裡,在充滿問題的城市裡,我們看見大家,我們終於看見自己。」
啟發自意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於197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榮念曾實驗劇場《看不見的城市》始於2013年與香港演藝學院合作的「院長推薦藝術大師計劃」,是一系列榮念曾與本地青年人的實驗劇場創作,探索和思考自身與香港的關係。2015及16年進念舉辦青年劇場教育計劃《創意操場:榮念曾實驗劇場秘笈》,通過一連串的學習和創作過程,讓本地青年人認識身體、聲音、空間、科技、符號、結構等劇場元素,其後分別發展成《看不見的城市》(2015) 及《看不見的城市/拾日譚》(由誇啦啦藝術集匯主辦)。今次《看不見的城市IV – 中心文化》是一個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的「特定場域表演」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 ) 。
日期/時間:
3月19日15:30 - 16:3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演出為免費節目,歡迎出席。
創意教育論壇
邀請本地及國際創意教育專業人士、學者作爲嘉賓,以創意教育爲主題進行對話,及與在場的「創意操場」學員互動,回應學員以上述主題的意見及問題。創意教育論壇是一個交流實驗,以多向互動創意對話方式,讓專家、學者、公眾,及將會成爲未來香港文化發展動力的青年人有一個跨越創意教育,跨越劇場創作的學習機會,「發現大家,發現自己」,互相學習、討論教育及文化藝術發展。
日期:12月12-14日
時間:15:00-17:0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免費節目,歡迎公眾參與。
論壇將以粵語、普通話及英
語進行,輔以即時傳譯服務
論壇講者嘉賓
彭蕙蘅 小姐 (河北)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戲劇系副主任
Patravadi Mejudhon 女士(曼谷)
泰國Patravadi Theatre的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蕭競聰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
主持:胡恩威 先生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監
Hartmut Wickert 教授(蘇黎世)
蘇黎世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系系主任
李六乙 先生(北京)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
李芝蘭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黃英琦 女士, JP
創不同協作主席
郭慶亮 先生(新加坡)
新加坡Drama Box藝術總監及新加坡國會成員
陳碧涵 教授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副教授
李小良 教授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王添強 先生
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
邱歡智 女士
誇啦啦藝術集匯行政總裁(策劃及藝術術教育)
2016年12月12日(一)
15:00 - 17:00
教育就是
實驗/創新傳統?
2016年12月13日(二)
15:00 - 17:00
教育就是
專業煉歷和視野實踐?
2016年12月14日(三)
15:00 - 17:00
教育的未來就是
公眾參與?
創意講座
南京學習團
創意基本功
創作及排練
演出
創意教育論壇
截止報名日期 : 2016年8月19日
面試日期:2016年9月3及4日
公佈報名結果日期:2016年9月12日
南京學習團將獲全額資助
課程費用均獲全額資助
查詢
課程內容 查詢
查詢:鄭國政先生 Mr Ricky Cheng
公司電話:852-2566 9696
手 提︰852-9270 2462
傳 真:852-2838 7527
電郵地址:ricky@zuni.org.hk
傳媒 查詢
聯絡人︰黃偉國先生Mr Luka Wong
公司電話︰852-2566 9696
手 提︰852-6301 6569
傳 真︰852-2838 7527
電郵地址︰luka@zuni.org.hk
創意基本功
課程
策畫及組織 | 藝術總監、導演:榮念曾
華人實驗藝術先駒,跨媒體、跨文化、跨界別藝術倡導者,香港及鄰近地區最有影響力藝術家之一。榮念曾七十年代開展跨媒體藝術創作,包括電影、漫畫、裝置、錄像、舞台與概念藝術,並於1982年共同成立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及自1985年開始出任藝術總監至今。
推動跨媒體、跨文化、跨界別實驗藝術
榮念曾過去四十年,曾在超過一百齣多媒體舞台製作中擔任導演、編劇和舞台設計。他編導的作品,曾獲邀至世界各地演出,包括上海、南京、深圳、台北、東京、水戶市、富山市、橫濱、新加坡、布魯塞爾、柏林、慕尼克、倫敦、里斯本、鹿特丹及紐約。2008年榮念曾創作的《荒山淚》(香港藝術節委約),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Music Theatre NOW大獎。 2010 年,日本政府委約他與「日本舞台劇第一人」佐藤信導演於上海世博會日本館,聯合執導融合中國崑劇及日本能劇的舞台作品《朱䴉的故事》。2014年獲授予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以表揚他對亞洲藝術和文化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榮念曾的多媒體創作包括實驗電影及錄影藝術,作品自1980年代起被邀請往柏林、紐約、倫敦、鹿特丹、東京、香港多個電影節展出。同時,榮念曾是「天天向上」概念漫畫及塑像的創始人,此系列作品曾獲邀於香港、上海、北京、台北、東京、大邱、新加坡、安亞伯、巴黎、米蘭、華盛頓、西雅圖、多倫多及墨西哥市展出。
推動藝文政策及教育
榮氏歷來關注香港以至於整個亞太地區的藝文政策及教育發展,目前擔任香港—台北—深圳—上海城市文化交流會議主席及香港設計委員會成員。2013年成為香港演藝學院首位「院長推薦藝術大師(戲劇)」。2016年應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邀請出任訪問學者。榮氏亦擔任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校董,以及多間本地大學的顧問,包括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及香港城市大學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
策動文化交流
2009年,榮念曾獲德國聯邦總統頒授「聯邦十字絲帶勳章」,以誌其於推動香港—德國兩地交流,尤其是在文化藝術交流方面的成就。2000年策動了分別於柏林及香港舉行、為期11周的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邀請了近千位來自三十五個不同亞歐城市的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參與。2014年第48屆史密森民俗文化節,榮念曾為主辦方唯一邀請參與的香港藝術家,設計了「天天向上入門須知」大型花牌竹棚裝置,融匯當代藝術理念和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花牌竹棚工藝。該裝置於民俗文化節期間展示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